脑卒中中风从早期筛查和预防做起
2019-3-2 来源: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:次题
目
脑卒中
从早期筛查和预防做起
”作者孙军
前言
小年夜的傍晚,正驱车准备赶去吃年夜饭,电话突然响了,说是家中老人午觉起来突发晕厥,伴有恶心呕吐。脑海里立刻浮现出3个字——脑卒中。
如果疾病也分季节,那么冬季就是脑卒中的绝对高发期。先来认识下主角,什么是“脑卒中”?很多人可能对“脑卒中”这三个字会有些陌生,但其实我们生活中常说的“脑中风”、“脑梗塞”、“脑出血”等,都属于脑卒中。
脑卒中一般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,也就是常说的脑梗塞和脑出血,均以急性发病多见,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有:突发口角歪斜、说话不清、构词困难;剧烈头晕头痛、恶心呕吐;肢体乏力、手脚不能动;意识不清、精神异常,等等。
如遇以上情况,医院就诊。
脑卒中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,尤其是冬季,在气温、血管收缩、血压不稳等多因素影响下,发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。因脑卒中致死率、致残率都很高,所以在疾病发生前的早期筛查和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!
早期筛查对象及相关检查
1、筛查对象:
根据年5月出版的《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导规范》中所述,建议对40岁以上人群进行脑卒中[脑卒中即急性脑血管疾病,也称脑血管意外]危险因素(高血压、血脂异常、糖尿病、心房颤动、吸烟史、明显超重或肥胖、缺乏运动和脑卒中家族史)的筛查。
简而言之,有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、心脏病等疾病,肥胖少动者,及有吸烟史和脑血管病家族史的40岁以上人群应当接受脑卒中的筛查。
2、相关检查:
(1)定期量血压。(收缩压≥,舒张压≥90,为高血压。)
(2)心电图:可发现房颤、室颤等心脏问题。
(3)血液检查:验血可知血脂及血糖状况。(标准值:空腹血糖3.9~6.1mmol/L)
(4)血管超声:可以发现动脉粥样斑块尤其是颈动脉斑块。斑块一旦脱落,进入脑血管就会堵塞血管,形成脑梗塞。
(5)脑CT或脑磁共振检查(MRI):可发现脑部缺血、颅内肿块、血管畸形等情况。
(6)脑动脉磁共振成像(MRA):可用来筛查脑血管畸形、血管狭窄等情况。
预防从小事做起
1、对于具有脑卒中风险的人群而言,饮食习惯上,应当遵循少油少脂,低糖低盐,从而避免胆固醇、血脂等附着在血管内壁形成粥样斑块。
2、避免长期熬夜、劳累过度。研究表明,长期熬夜会导致心率加快、血压升高,进而加重心血管系统的负担,易造成动脉硬化等问题,也是脑卒中的高危因素之一。
3、对吸烟、酗酒说不!烟草中的焦油及尼古丁等成分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之一。长期饮酒能引发高血压、动脉硬化等问题,且酗酒是临床上脑溢血的常见原因之一。
4、天气温差大的时候,及时添加衣物,冷热温差也是脑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之一。
5、保持心情舒缓愉悦,避免长时间的极度紧张或愤怒。
6、养成定期体检的好习惯,切忌讳疾忌医。应当防患于未然,学习治未病的新思想。
我身边的脑血管疾病案例
1、脑血管畸形:患者,女,65,无吸烟酗酒,无高血压、高血脂等基础病。医院就诊,行CT平扫检查,结果示:右额叶团块影。遂,至我院进一步检查,行头颅CT增强及头MRA检查,结果示右额叶动静脉畸形。后收入神经外科介入治疗后康复出院。
值得庆幸的是,该患者就医及时,诊断明确。在畸形血管团造成严重后果(如破裂出血、癫痫、偏瘫等)前,就进行了介入治疗。
2、颈动脉严重狭窄:患者,男,76。自述曾脑梗2次,现因头晕难忍就诊,颈部血管超声提示右侧颈内动脉斑块形成,狭窄约75%。后进一步行颈部CT血管造影,可见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显著。
该患者一周后将住院进行颈内动脉斑块剥脱手术,总的来说,就诊算及时。有很多患者因各种不同原因(如经济原因、偏爱输液、听信偏方等)拖拉病情,直到血管闭塞、大面积脑梗死、医院就诊,反而得不偿失。
3、颅内出血:患者,女,54。突发左侧偏瘫,手足无力。有长期吸烟、饮酒史,否认高血压(从不看病,不测血压)。就诊时,血压高达/,头颅CT示右侧基底节区出血。经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一个月,控制脑出血后,转至康复科进行肢体康复训练。
该患者有长期吸烟、饮酒的习惯,属于脑卒中高危人群,更应当自主改善生活习惯,积极预防并早期筛查。
总结以上3个病例可知,案例1和2因就诊、治疗及时,避免严重的后果(脑出血及脑梗塞)发生。案例3因不重视疾病的预防和筛查,导致颅内出血及一侧肢体偏瘫。
最后,附上“上海市脑卒中急救地图”,上海36家具医院信息。
-THEEND-
原创图文/by:放射科小偲伕
孙军赞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