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确认识急性心肌梗死
2022-6-22 来源: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:次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常见的急症,好发于中老年男性患者。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,发生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,使相应的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。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,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,伴有发热、白细胞增多、红细胞沉降率加快,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,可发生心律失常、休克或心力衰竭。我过今年来由于高血压、高血脂、高血糖、肥胖等疾病日渐增多,使心梗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。据统计每年发病人数在60万人左右。
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往往有以下特点:
1.典型症状是胸口闷痛
心肌梗死最典型的症状就是胸部有「闷痛」,感觉像被人往胸口重重地打了一拳,疼痛逐渐加剧甚至使人呼吸困难。
此外,胸口闷痛还往往伴有烦躁不安、大汗淋漓、头晕恶心、极度恐惧等症状。
2.身体其他部位疼痛
疼痛部位常为胸部,一般疼痛范围有一个巴掌大小,但有的人可能表现为整个胸部,甚至肩膀、左臂、脖子、咽喉、牙齿、胃部等部位的不适。
3.持续时间长
如果胸痛和不适感反复发作,或持续超过15分钟,要高度警惕急性心肌梗死发作。
4.硝酸甘油难以缓解
如果胸痛或不适发作,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,3~5分钟后不缓解,则有可能是心肌梗死。
5.常有发作诱因
心肌梗死多数在剧烈活动、突然用力、情绪激动、受惊吓、吃饱饭、突然受凉后发生。
6.这些人更容易心肌梗死
心肌梗死多发于中老年人,男性、吸烟饮酒、糖尿病、高血脂、高血压、肥胖的人更容易发生。
而对于不典型心肌梗死,可以没有胸痛,只是有轻微胸闷、呼吸困难、牙疼、肩痛、头晕恶心、憋气、大汗、胃痛、胃胀、呕吐等不典型症状中的一种或多种。不典型心肌梗死在女性和老年人中尤其多见。
出现上述症状时,患者本人及家属需格外警惕,最好马上送医,绝不能硬着头皮忍耐。因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高致死性,宁可错杀一千,不能放过一个。
心肌梗死发作如何急救?
心肌梗死急救讲究“分秒必争”,自己和家人能否正确有效实施家庭自救至关重要。每过去一秒,就意味着室颤猝死的风险提高,就意味着更多的心肌细胞永久性死亡。
1.保持镇静,休息制动
请保持镇静,安静休息,躺着舒服就躺着,坐着舒服就坐着,但一定不要活动。家属也不要随意搬动患者。
因为任何情绪激动和身体活动都会提高心脏耗氧量,加速心肌坏死,加重病情。
2.立即拨打,送医院就诊
心肌梗死一旦发生,不是一般的药物或方法能缓解的,医院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。
心肌梗死发作,第一时间向家人求救,让家人叫急救车。如果家里没有其他人帮忙,那就先打,然后把门打开,方便急救人员施救。
患医院,即便自觉症状轻微也不行。
一方面,此时任何轻微活动都会增加心脏负担,加重心肌缺血;另一方面,心肌缺血时极易引起室颤导致猝死,如果有急救医生在身边,及时抢救,90%的猝死就可以避免。
因此,当发生疑似心梗,你需要的不是一辆普通的交通工具,而是一辆开启了“绿色通道”的“救治工具”。
首先,会做心电图,判断患者是否为急性心肌梗死,并用相应药物治疗;其次,会前往医院,并提前启动导管室,进一步压缩抢救时间;再次,急救系统正在建设数据库,若相关患者日后再发胸痛,大数据会进行预判、分析。
平时如何预防心肌梗死?
1.定期接受体检
近年来,过劳死频频发生,尤其是年轻人,很多人认为是太过疲劳导致,但真正原因往往是心脑血管疾病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接受定期体检,能够及早发现是否存在高血压、糖尿病或高血脂等隐患,及时治疗,才能降低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风险。
2.不要忍耐不适
年轻人常认为年轻是资本,加班加点熬夜拼业绩,如果出现胸闷、心慌、心绞痛往往忍耐一下就过了,其实,这些症状就有可能是心脏病发作的先兆,医院检查。
3.养成健康习惯
①少熬夜,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,保持心情愉悦;
②戒烟限酒,饮食清淡,限糖限油;
③多进行运动,特别是有氧运动。
4.做好应对心肌梗死发作的准备
吸烟、糖尿病、高血脂、肥胖的人,以及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人,应在日常做好应对心肌梗死的准备。
把病历本、医保卡、既往心脏病资料放在一起,并置于取用方便的地方,同时告知家人;而像高血压、糖尿病人应养成记录自己用药及血压、血糖值的习惯。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