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年龄段血压血糖血脂尿酸对照表上
2018-10-22 来源: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:次血压、血脂、血糖、血尿酸,是衡量我们身体状况最基本的四个指标。这四个指标到底多少算正常?其实指标的参考并不是唯一的,随着年龄的增加也会有一些变化。
今天介绍的是血压、血糖对照表。
血压
低了供血不足,高了伤血管。
人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部位需要一定的压力,这个压力就是血压。
当心室收缩时,主动脉压急剧升高,在收缩中期达到峰值,这时动脉血压值称为收缩压,也叫高压;心室舒张时,主动脉压下降,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,也叫低压。
人的血压不是一直稳定不变,在一天之内会有所变化,在一生之内也有所变化,而且男性和女性的血压也会有所区别,所以就很需要这张表来做参考。
各年龄正常血压参考值对照表
年龄段
高压-男
低压-男
高压-女
低压-女
16-20岁
73
70
21-25岁
73
71
26-30岁
75
73
31-35岁
76
74
36-40岁
80
77
41-45岁
81
78
46-50岁
82
79
51-55岁
84
80
56-60岁
84
82
61-65岁
86
83
数据来自:中国高血压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主任、首席专家杨传华
血压过低,会使身体各部分的营养、氧气供应不足,产生眩晕、无力,甚至晕厥,同时也会增加卒中风险;
血压过高,过高的压力会伤害各个器官组织,包括血管、心脏肾脏等,也会增加卒中风险。
高血压诊断的一般参考
血压类别
高压
低压
理想血压
左右
80左右
正常血压
以下
85以下
正常高值
-
85-89
轻度高血压
-
90-99
临界高血压
-
90-94
中度高血压
-
-
高度高血压
以上
以上
单纯收缩性高血压
大于
低于90
低血压
90以下
60以下
数据来自:中国高血压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主任、首席专家杨传华
:
血压测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,如情绪激动、紧张、运动、气温等,单一一次测量不能作为诊断结果;
50岁以后或者有心脑血管病史的,建议每天按时测量血压并记录;
此对照表为一般对照表,若有其他疾病,如糖尿病、肾病等,以临床医生建议为准。
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注意
胆固醇增加一单位,心血管疾病死亡概率增加1/3。高胆固醇食物:如动物内脏、肥肉、鱼子、蛋黄、墨鱼等。
管不住自己嘴巴,就管不住自己血压。刺激、过咸、高热量食物少吃。
吸一支烟,血压持续升高15?30分钟
很多人的高血压,都是熬夜熬出来的
心理压力增大,血管压力也会骤增
有效降血压的食物
1、绞股蓝“北有长白参,南有绞股蓝”,绞股蓝被称为高血压的“克星”,同时,绞股蓝没有副作用,可以长期坚持喝。
2、山楂山楂能增强心肌的收缩力,增加血液的输出量,降低心肌耗氧量,能有效预防心绞痛。
3、玉米须玉米须晾干后制成茶饮,不但可以利尿、止血、止泻的功效,还有很好的降低血压的功效。
4、苦荞苦荞营养非常丰富,含有大量的维生素,其中维生素B2的含量是玉米和大米的2~10倍。
5、菊花粥菊花可以养肝血、清肝热、降血压,所以高血压、动脉硬化等患者中的肝火旺盛者,可以多喝点菊花粥。
血糖
低了供能不足,高了伤器官。
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。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,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。
低血糖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危害,轻者引起记忆力减退、反应迟钝、痴呆、昏迷,重者危及生命。部分患者诱发脑血管意外,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。高血糖会引起大血管病变。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是指主动脉、冠状动脉、脑基底动脉、肾动脉及周围动脉等动脉粥样硬化。其中,动脉粥样硬化症病情较重、病死率高。约70%~80%糖尿病患者死于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。
血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,随着进食、食物的消化和吸收,血糖也会有所变化,所以会有空腹血糖、餐后血糖两个数值作为参考。
另外,糖友们平时多采用快捷方便的扎手指检测,因所采血液中可能含动脉、静脉及组织液等不同成分,所以所测数值不慎准确,但作为一般参考尚可。医院也不用此法,多采取经脉血液测量。
血糖参考值及一般诊断标准
诊断条件
静脉-全血
毛细血管
静脉-血浆
正常参考值-空腹
3.9-6.1
正常参考值-餐后两小时
7.8以下
糖尿病-空腹
6.1以上
6.1以上
7.0以上
糖尿病-餐后两小时
10以上
11.1以上
11.1以上
糖耐受量受损-空腹
小于6.1
小于6.1
小于7.0
糖耐受量受损-餐后两小时
6.7-10.0
7.8-11.1
7.8-11.1
空腹血糖受损-空腹
5.6-6.1
5.6-6.1
6.1-7.0
空腹血糖受损-餐后两小时
6.7以下
7.8以下
7.8以下
轻度糖尿病:7.0~8.4mmoi/L
中度糖尿病:8.4~10.1mmoi/L
重度糖尿病:大于10.11mmoi/L
:
孕妇空腹不超过5.1mmol/L。
除血糖外,糖尿病的诊断通常还需要配合糖耐量的检测;
有糖尿病史的,建议定期检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,最好也定期检测静脉血糖。
糖尿病患者要注意
糖尿病比你想像的更严重。糖尿病的真正可怕之处在于并发症,它可引起失明、尿毒症、心梗、肢体残废……
患上糖尿病,一定按时用药。
控制好血糖,饮食和运动甚至比用药重要。
吃饭得定时、定量。
没有什么是绝对不能吃的,但是记住不能多。
高胆固醇食物一定少吃。
盐也得少吃,还有加工食品。
减点重,血糖好、并发症也少。
血糖按时查,并发症也得年年查。
老生常谈,但很重要,一定不要碰烟酒。
有效降糖就用它
1、佳膳适糖